位置(官场)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4页)

的交道也不少了,还从没碰上一个不爱钱的。”沈天涯说:“我什么领导?一个马前卒而已。”叶君山说:“你这一尘不染的派头,就像是要做大领导的。”沈天涯说:“你别挖苦我丁。”觉得这样说下去没什么意思,进了卧室。

    退了那两千元钱,沈天涯相反没法撇下祝村长的报告了。原来自己是没了能力解决人家的困难,才把钱退掉的,并不是因为祝村长说的什么清正廉洁。叶君山的蔑视和讥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沈天涯就觉得很没面子,至少在叶君山面前自己说不出硬话了。是呀,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老婆都不以为然了,还像个男人么?

    沈天涯越发觉得丧气。他怎么也没料到给祝村长退钱会退出这么一个效果来。沈天涯就狠狠心,一定得想法子把祝村长的报告给解决好。

    要解决报告,办法还是有的。除了预算处,财政局还有一些处室掌握着资金分配权.比如行政财务处和农业财务处每年都有几笔下拨指标,如果把报告递给他们,多少可解决点问题。可预算处掌管着绝大部分资金指标,还要让其他处室解决这样的小资金,这话怎么开口?人家岂不一眼就看出了你沈天涯在处里做不起人?虽然大家都知道你沈天涯没管资金,你大小也是个副处长嘛,这点本事都没有,不如干脆把下面那个东西割掉算了?

    沈天涯思来想去,这个报告只能留在自己处里,要么跟徐少林搞好关系,让他把报告接了,要么把徐少林搞倒,自己掌握部分资金权,那么一切就好办了。搞倒徐少林又谈何容易?看来暂时只得委屈自己,主动靠近徐少林了。

    在一个处里工作,靠近徐少林还是容易的,不久徐少林就给了沈天涯一个机会。

    这一天处里来了两个人,是劳动局财务处的熊处长和皮副处长。熊处长刚提处长,说是特意到预算处来拜码头的。熊处长还拿出名片皮夹,抽出自己的名片,双手奉给徐少林一张,说有什么事只管打电话找他,随叫随到。反过来又朝徐少林要名片,徐少林开始说名片用完了,经不住熊处长再三恳求,还是给了他。

    熊处长捧着徐少林的名片瞧了一阵,郑重其事地装入自己的名片皮夹,然后过来给沈天涯发名片。熊处长打开皮夹给沈天涯递名片时,另有一张名片从皮夹里漏出来,飘到了沈天涯脚边。沈天涯弯腰去拣名片,发现颜色大小跟熊处长的那张没什么区别,可一瞧却写徐少林的大名。沈天涯没见过徐少林这款名片,这下一瞧,不觉暗笑起来。只见名片上除标着单位和电话,还标着预算处正处级副处长的头衔。这当然没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还在正处级副处长后面打了括号,里面写着“暂缺处长”四个字。沈天涯当然看得出这四个字的含义,那就是说暂缺处长的正处级副处长相当于处长。

    熊处长还以为沈天涯从地上拣起来的这张名片是他本人的,想要回去,对沈天涯说:“沈处你已经有了一张,这张是不是还给我算了?”沈天涯也觉得拿着徐少林的名片没用,他的手机和家里电话都已储存在了自己手机里。可临时又改变了主意,对熊处长说:“你发就发双嘛,我好有一个备份。”把徐少林和熊处长两个人的名片一起塞进了衣兜。熊处长也就笑笑,说:“沈处你还真要备份?这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天熊皮二人在预算处呆了好一阵也没走。沈天涯知道,劳动局近来正在划线打桩建设劳动大厦,这是一项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工程,也算是有些规模了,因此前年劳动局刚报请市委常委,动议建设这座大厦时,各路神仙都把它当做一块大肥rou,使出浑身解数想扒到自己的门下。神仙也是有大小强弱之分的,有的神仙有背景,有的神仙有实力,关键时刻要看自己的看家本领如何。

    比如一位姓唐的工程老板攀上了一个在北京某实权部门管资金的远房亲戚,那亲戚答应通过正规渠道给昌都市劳动局拨款两干五百万元,条件就是工程由姓唐的来承包。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喜得劳动局领导口水直流,顾爱民和贾志坚当即拍板,跟唐老板签了意向合同,只等款项一到,唐老板就把基建队伍开进工地。谁知两千五百万到达昌都后,欧阳鸿让秘书郭清平去了一趟劳动局,要把这笔款子拿到昌东开发区去启动二期开发,市委再想法子筹集资金建设劳动大厦。

    劳动局长发了懵,好不容易要来两干五百万巨额资金,欧阳鸿却要派作他用,这不是要他的老命么?劳动局长急了,去找顾爱民求援,才知道顾爱民出国去了。又跑到欧阳鸿那里拒理力争,欧阳鸿怕他说话费口水,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尽量把话说完。劳动局长把肚子里的话全部倒了出来,倒得肚子里就剩刚刚灌进去的那些茶水了,欧阳鸿又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直到劳动局长再没有可说的了,欧阳鸿才开始发话。

    那天欧阳鸿说话的声音很低,节奏很慢,脸上始终是带着微笑的,好像劳动局长不是他手下的干部,而是上面来的大官。劳动局长当时就感到十分气馁,意识到一切都完了。他是知道欧阳鸿的习惯的,他如果大发脾气,捶着桌子训斥你,鼓着眼睛咒骂你,那最后他会考虑你的意见,给你留有余地的,如果他心平气和,不愠不火,以一种唠叨家常用的口气跟你说话,那事情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这可是欧阳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之处,所以昌都市机关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怕欧阳发脾气,就怕欧阳没脾气。

    据说那天欧阳鸿只轻言细语开导了劳动局长三分钟,劳动局长便口服心服出了欧阳鸿的办公室。两千五百万元资金和那位唐老板转入昌东开发区后,不久省计委拨了一千万到市劳动局,一位姓戴的老板进入工程。原来姓戴的是省委李副书记的干儿子,他早就盯住了劳动大厦这个利润可观的建设项目,那一千万就是在李副书记亲自过问下,省里有关部门安排给昌都市劳动局的。欧阳鸿这是一箭双雕,既实现了建设昌东开发区的目的,又把劳动大厦的建设项目给了省委领导的干儿子。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