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_第二章降龙罗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降龙罗汉 (第2/3页)

   打从他四五岁时,罗校尉就开始教他演武习文,期望不辜负义贤公主的托孤重任,把他铸成大器…

    罗校尉的大儿子在征伐高丽时战死在外,二儿子也被征去服役。罗校尉生怕已经长到丁役年纪的他有一天也会被朝廷征往前线,一狠心,便将慧玚送到了少林寺出家:一为学武,二为躲役。希望他能在寺内暂避兵役,等天下太平时再接他还俗。

    没料到,自他出家以后,赋役和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倒越来越动荡!为了保全住蕃国公这条根,义父罗校尉一直没敢让他还俗。

    二十年里,他终于成了少林寺的第一护法武僧——降龙罗汉慧玚!

    那天临别前,母亲独孤璎珞将一把宇文氏家传宝剑留给了他:阊儿!记着,你是宇文氏宗室唯一的血脉了!儿子,你答应娘,将来,一旦遇风云变幻,一定要全力以出,复仇雪恨!还要还俗生子,为我大周皇室延续一脉香火…

    母亲的临终托付,令慧玚痛心流泪不已:家仇国恨重如山,他能当得起么?

    母亲说:"你答应娘,娘若死了,不要出头露面!更不要为娘送终!"

    此时,对禅武医造诣颇深的慧玚,已经看出来了:母亲重症在身,已经不久于人世了。

    他失声痛哭!

    "阊儿,答应娘!"

    慧玚悲声难禁:二十七年不知娘亲,岂料相逢竟是永诀?

    母亲离开寺院时,甚至不让他送出寺院偏院!

    他对着母亲的背影,长跪、三叩、九拜…

    与母亲别后,已知肩负着家国双重血海深仇的慧玚,十数年里越加发奋习文练武,并且突然关注起天下风云和朝野动变来。

    从仁寿四年到大业九年,当他突然闻听大隋三公之后杨素之子杨玄感和大隋三公之后的李密联手,趁大隋陛下杨广举国远征、讨伐高丽之际,公然造反,率起数十万义军一举攻占东京洛阳…

    慧玚坐不住了!

    他跃跃欲试,几番欲下山投奔义军。不想,几番都被勘破天机的师父洪遵和师叔善护拦阻…

    血海深仇,令他念之欲狂…

    虽说盛衰兴亡乃天意注定,然而,肆意澜杀无辜,则无论是人是佛,是鬼是神,都不能容忍的。

    没想到,隋室江山运不当尽,而数十年的武功精进,阵法研磨,至今空怀一身勇武兵略,家仇国恨迟迟不得偿愿…

    招式越来越快,砂土落叶渐渐卷成一股狂旋之风。

    风掀树摇,一只粗大的枝桠咔咔炸炸从半空断裂坠落。

    断枝在手,如长槊在握,横竖抡劈,石滚树翻…

    山摇地动,风云滚滚!

    屠龙之志未遂,只见狼奔豕突…

    蓦地,一阵笛声悠然飘来。

    忽闻笛声,满腹躁怒的慧玚,忽觉神情气爽,郁闷仿如水洗一般,不觉渐渐宁静下来。

    断枝横弃,月辉清明,大地重新复归于寂静。

    慧玚相月趺坐,胸脯起伏久久,一如潮水余波渐渐平息。

    灵宪的笛声,犹如一阵天籁,一缕春风,悠扬舒缓而抚人心灵。

    这优美的笛声,仿如寺后的轘辕山,如山门前的马涧河,如山间明月清风一般,已经陪伴众僧参禅习武多年…

    随着笛声的渐淡,一袭羽白长袍、俊逸洒落的铁笛行者灵宪飘飘洒洒地落在了降龙罗汉慧玚的面前。

    铁笛行者灵宪收了笛子,弹了弹落在白袍上的枯叶砂尘:"啊!怎么师兄的胸臆之间,竟然会藏着如此躁厉骇人的一团杀气啊?"

    慧玚静静地趺坐在草丛,阖目言道:"阿弥陀佛…慧玚虽躁,毕竟还知守势待时。倒是师弟你,每日里这样梦中幻里,山高路险的,寻觅一场水月镜花,倒更令人耽忧呢。"

    慧玚往来佛寺和红尘之间,游走上院下院,明察暗访,不独对天下形势,就是对诸僧情形也是洞若观火。

    灵宪一笑:"师兄,既是梦中幻里,何来高山险水?又何须为灵宪耽忧?"

    灵宪与他辩玄论机。

    慧玚幽幽道:"师弟隐居多年,仍旧徘徊于世间,挟着一段未了的尘缘,每日里,沉甸甸的拿又拿不到,轻飘飘的放又放不下,身在缥缈云高处,心在罗网苦海中,一旦魂惊梦醒日,必是断肠碎心时,让人如何不忧?"

    灵宪闻听此言,不觉神色大变!原本潇洒的笑容,即刻化成一团凄迷和茫然。一时竟无词可辨,怔了怔,转身默然而去。

    再看他脚下的步履,不仅没了刚才的洒落和飘逸,一时竟有些深深浅浅、跌跌撞撞的了。

    夜色中,又是一阵笛声扬起,幽幽徊徨于夜海禅林。

    可是,此番的笛声里透出的,已是几分深深的无奈和戚然了。

    山下,柏谷屯谯楼上三更的钟鼓声悠然回荡于山野…

    灵宪回到自己的寮房,望着窗前的一抹清辉,呆呆发楞…

    刚才,降龙罗汉慧玚师兄的话,着实震惊了他——一语道破自己多年以来迷茫虚妄的心境:自从家门祸变,出家十年,春秋冬夏,每日里这般寻寻觅觅的,拿不到又放不下,何时才能修成正果?

    遥想当年,大隋开国勋臣、父亲高颎,与含烟的父亲贺若弼是无话不谈的挚友,两人同为大隋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那些日子,灵宪的生母乍亡,而一直被文帝和文后宫中二圣视为心腹左右的父亲高颎,不知何故,渐渐也被大隋陛下杨坚和独孤皇后夫妇双双冷落。

    宋国公贺若弼知道父亲的心情不大好,于是便邀父亲携家人一起到宋国府宴游,以释郁闷。

    父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