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3/3页)
心杨家的女儿做鲁王妃。” 独孤氏道:“陛下如真有心立鲁王为储,就不会被他人左右。如此优柔寡断,倒让人费思量。” “陛下是一位雄图大略、胸怀宇宙的君主。在朝国存亡的大事上杀伐决断,不会被任何人所左右。如今在择聘鲁王妃之事上如此犹豫谨慎,肯定和立储有关!立储关乎大周江山的万年传承大计,陛下自然会各方权衡后才能决断。”杨坚的语气中流露出对武帝的敬羡之情。 独孤氏想,自己虽说披揽今古,读书做文远胜过丈夫,然而在论事察人上终究还是不如稳练的丈夫深沉透澈、入木三分。 杨坚所料不差—— 当孝伯闻听陛下向他征询聘杨家丽华为鲁王妃一事时,当即便激烈反对起来。 无论于国于私,他都不能让杨家与陛下攀上这门儿女亲家!鲁王原是陛下的长子,一旦聘定了杨坚的女儿为王妃,将来鲁王再被册定为大周太子,杨坚一党在大周朝中就永远占了上风。 所以,当陛下征询孝伯时,孝伯不仅不同意鲁王聘杨丽华为妃,为使陛下死心,竟然把矛锋转向杨坚:“陛下,齐王去年请中岳庙张道士暗中为普六茹坚*看过相,当时臣和王轨皆在场。张道士说此人姿相奇伟,眼如曙星,有王天下之相。陛下不仅不能和他家联姻,还应尽早除掉此人,以免养虎遗患!” 武帝闻听此说不觉顿生反感:这种请黄服之徒暗中为人看相,再据此做为除掉异党的手段,也实在太笨了些。 虽说武帝心下清楚:皇室与大臣的联姻,自古在朝臣中都是一件极敏感的大事。自诛除jianian相以来,朝中很快分裂成新的几帮势力。他从未有过干涉,相反还在有意无意地均衡着各方。 他自然清楚,大臣之间若是沆瀣一气的话,自己便会被朝臣驾空,以致耳目闭塞而无法及时获知朝野百姓和天下的真实动静。所以适当的党争,只要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时,还是利大于敝的。一是每逢朝事,便可从两帮大臣乃至几帮大臣的不同争议中选择一条最为公允、有益朝廷的决断;二是正好可利用杨坚、齐王和尉迟家族三党的矛盾,使他们彼此之间能相互监督、相互箝制。 然而,朋党之争过厉,也会导致朝廷大臣之间相互残杀,最后毁的还是朝廷。所以,今天孝伯不提黄老相术之说的话,武帝也许还会考虑一下孝伯的话。一提及这个,武帝顿生反感:齐王想靠这种手法来达到翦灭异己、除掉敌党的目的,并且以为他宇文邕竟会听信的话,也真是太小觑他这个大周国主的胸怀和心智了! 五弟齐王是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自小文经武纬、雄才大略。不仅将兵多有奇谋,打仗亦勇威冲陷。他是宇文护擅政期间唯一被重用,却又没有被武帝罢黜的朝中要臣。 诛除jianian相后,武帝虽令他交出了执掌兵马的大司马之职,却加拜他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冢宰之职。多年的冷眼旁观,武帝看出来:齐王若能驾驭得好,便可为大周的一统王业立下汗马功劳;若控制不好,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因而对他的防范一直都未曾放松过。如今又岂会替他除掉敌党? 武帝斟酌了一番言词道:“公卿,若天命注定,既使杀掉一个普六茹坚,又能阻止天意?目下之大周,强敌四邻,百废待兴,若朕眼底胸中容不得龙虎之将、旷世之才,因一介释老之言便滥杀良将功臣,冷了天下人心,朕还靠谁去实现太祖遗训,完成九州一统、四海清平的大业?” 孝伯一时无词可辩,但却不甘心如此结果,为了阻止陛下与杨家的联姻,又道:“陛下 ,伪齐一向为我大周劲敌。陛下若派使南下求聘南朝公主为鲁王妃,再派使北上迎娶大周皇后突厥公主阿史那,如此,将来一天六军伐齐之时,便可保南北无虞,使华夏北方尽归为我大周疆域。” 武帝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孝伯,朕有些日子没和你下棋了。来来,今天你我诸事不提,好好下几局。” 孝伯见陛下忽然转了话题,清知话不投机,只好暂时打住。 面对这样一位蜇伏数年,而英威电发间一举则天崩地裂的帝王,他有时也感到了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 孝伯没有揣出武帝的心事:自亲政以来,武帝便开始积蓄国力兵力,欲在三五年内便要一举扫平北齐、荡尽南陈、实现九州一统的帝王雄图。求聘南朝公主为鲁王妃,继而再为大周的太子妃、皇后,迟早会成为大周灭亡南朝的最大障碍。 普六茹坚——即杨坚。当年太祖宇文泰因杨坚一门功勋而赐杨家为鲜卑贵族姓氏“普六茹”;赐王轨一族为鲜卑贵族姓氏“乌丸”王轨即是乌丸轨。本书为了叙述方便,除对话外,一般仍用汉姓叙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