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祝融之会 (第1/5页)
第 一 章 祝融之会 衡山最南端的小山叫回雁峰。 据说,北雁南飞入冬时节,雁越过洞庭仍向南飞,但一到回雁蜂,便不再往南,在峰上空回飞三两匝,有些往回飞往洞庭过冬,有些则留在湘江的沼泽地带过冬了。 小船靠上了峰南不远处的江岸,那位灰袍老人不等舟子搭好跳板,便轻快地就跳上岸来。 另一位穿青短衫,英气勃勃,神彩飞扬的高大年轻人,手中提了一个包裹,跟着也一跃登岸。 这里不是泊舟区,江岸遍生松柏与竹林丛草,西南一带才有田野,平时这里是罕有人迹。 距岸三五十步,长了一颗高大茂盛的银杏树,浓荫蔽天,上面建了一个大大的喜鹊窝,整天都有十几头喜鹊恰恰恰叫,又刺耳又难听。 这是种吉祥鸟的叫声。 但是,它的叫声并不比乌鸦的叫声悦耳多少。 “恰好午正。”老人向年轻人说:“你爹应该来了。” “是的,师父。”年轻人将包裹放在树下:“我爹是个最守时的人。虽然是十年前的约会,他老人家也不会忘记的。” 北面竹林边,施施然踱出一个青袍人,脚下一紧。 老人呵呵大笑,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大声说:“我敢给你打赌,你爹在这十年漫长岁月中,必定每天晚上都在作恶梦,甚至作白日梦。” “师父,人本来每天晚上都在作梦,没有什么好怪的。”年青人的神色开始有了激动,但语气却尽量放轻松:“大概只有白痴才不会作梦。” “白痴也会作梦,只是白痴不会计较梦的好坏。”老人说:“我的意思是:你爹每天都会梦见今天把儿子接回来的情景。” 年青人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有点伤感。 “十年,日子过得真快。” “孩子,你后悔吗?”老人平静地问。 “师父,你老人家知道弟子毫不后悔。”年青人郑重地说。 “那就好。对十年的江湖狼迹生涯,你怕吗?” “这…弟子说不上怕不怕…” “江湖鬼蜮,不怕是假。”老人冷冷地一笑:“为师浮沉江湖四十春,到现在仍然感到很难放得开。” “师父…” “不要为我担心。” “请问师父今后的行止…” “谁知道呢?也许,我会找地方躲起来,过几年平淡的日子。也许…” “师父,何不在弟子家中…” “哈哈!你要我在你家养老?算了吧!”老人豪放地大笑:“为师生在江湖,也将死在江湖,江湖六怪谁都没有家累,孤家寡人一个,日子好打发,一懒下来,甚么都完了。如果你日后有勇气行道江湖,别忘了来找我,嗯?” “这…弟子并不想外出行道…” “那也好。”老人抢着说:“你的性情是外柔内刚,心不狠手不辣,闯荡江湖会吃亏。 十年来,你跟着我这亦正亦邪,亦侠亦魔的江湖六怪之首狼迹江湖,你承受了我一身武林秘学,吸收了足够的江湖经验,但却未能臻于成熟境界,挑不起放不下的老毛病始终治不好。 老实说,你要是真的外出行道,我真不放心。” “师父…” “不要和我争辩。”老人摇手:“你肚子里那些牛黄马宝有多少斤两,难道我不知道? 不要说了,你爹来啦!” 中年人已到了三二十步外,脸上可看到兴奋的神色,目光兴奋无比地老远便在年青人身上转。 脚下不是在走,而是在放腿狂奔了。 老人哈哈大笑,亮声叫:“庄员外,你急什么?小心兴奋过度,你这脑满肠肥的身子会中风的。” 中年人其实并不脑满肠肥,身材壮实。 半百年纪龙马精神,脚下利落快捷,行家一眼便可看出,练武的根底不差,虽则壮得像头大姑牛,但至少小腹并未凸出。 年青人终于忍不住了,抢前数步屈膝拜倒,一面行四拜大礼,一面颤声低唤:“爹… 孩…孩儿回…回来了。” 庄员外老泪纵横,激动地搀起年青人,猛然有力地将爱子紧紧地抱住,含糊地叫:“谢谢苍天!谢谢司天昭上帝安邦护国大天君…” “啧啧啧…” 老人怪声怪气眦牙咧嘴:“多rou麻!你以为怡平还是十年前十二岁的心肝宝贝吗?这种娘娘腔的举动,恶心之至,恶心之至。” 庄员外放开拥抱,向老人恶狠狠地说:“你如果想要我向你说感谢的话,最好死了这条心。我儿子很好,我不和你计较就是。” “哈哈!你计较什么?你总不会用你那什么南宗六合长拳,北派狗腿再和我赌一场吧?”老人抱腹怪笑:“不赌则已,赌你还是要输。” “你…”庄员外吹胡子瞪眼睛。 “哈哈!算了算了。” 老人拉住年青人庄怡平的手,交到庄员外手中。 “十年前,我丘磊为了寻找衣钵传人,在贵地足足察看了百日之久,对令郎诸多观察试验,方满意地下了决定,安排了这株银杏树下的约会,巧安排引你上钩,赢走了你的儿子…” “鬼话!谁和你赌了?”庄员外大叫。 “好好好,你没有赌…” “你是强夺!” “哈哈!就算是强夺好了…” “你不讲理!” “我有时候是有点不讲理。”老人嬉皮笑脸说。 “你把我的儿子…” “我把你的儿子怎么啦?”老人收敛了笑意:“你知道教养一个小孩子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吗?” “你…”“你看,你的儿子壮得像座山,懂得待人接物的处世大道理,见过世面,学业也没有荒疏,武技比你这三流武师调教出来的半桶水强一万倍,你还不满意?” “你…”“我们来好好商量好不好?”老人满怀希冀地问。 “你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庄员外气虎虎地反问。 “哈哈!你一共有四个儿子。” “我庄世荣有四个儿子并不犯法。” “你在回雁峰附近有数百亩良田。” “我的田又不是抢来的。” “你在衡州府城有几家店号。” “我做的是公平买卖。” “你两个儿子在府学都有了成就。” “他们已考得了秀才。” “把怡平给我,再陪我三年五载,怎样?” “什么?”庄员外几乎跳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